首页

女主调教在线

时间:2025-05-28 20:50:25 作者:身体带着22颗钢钉,他决定…… 浏览量:11547

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右腿行动障碍

14年间经历了15次大型手术

身体内被打入22根钢钉

左右腿相差8厘米……

他叫段继豪

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

应届毕业生

近日

他如愿通过西部计划笔试、面试

如果一切顺利

将于7月赴湖北西部支教

从“折翼少年”到志愿者

段继豪感叹说:

“一路走来,

我受到了太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如今我希望通过西部计划,

竭尽全力回报每一份善意。”

  经历15次大型手术 身上留下22颗钢钉

  “老师好!”“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初见段继豪,他拖着一瘸一拐的双腿,在校园里热情地和老师、同学们打招呼。大方阳光的笑容,幽默风趣的言谈,丝毫不会让人联想到他经历的磨难。

  2001年,段继豪出生后,被诊断出脊膜膨出引发先天性脊柱侧弯。那天,妈妈抱着他在医院门口大哭。

  先天性脊柱侧弯如同一个无形的“茧”,令人直不起背、弯不了腿、迈不开步。“别人走20分钟的路程,我得花上40分钟”,段继豪回忆,因脊柱侧弯压迫了胃腔,每次进食吃不了多少就会撑得难受,十来岁才60多斤的他,一度被诊断为中重度营养不良。

  为了“挺直腰板”,段继豪每长大一点,就要去医院进行矫正手术。14年间,段继豪经历了15次大型手术,掀开他的衣服,满身都是手术刀疤,至今身上仍保留了22颗钢钉。

  爸爸是退伍军人,妈妈是小学老师,段继豪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每年暑假,家人都会带着他到大城市寻医问药,接受更好的治疗。他坦言,在漫长的治疗之路上,父母从不抛弃、从不放弃,这份坚定的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段老师,我长大也能上大学吗?”——“我可以,你也一定可以。”

  “没事的,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

  脊柱侧弯治疗后,段继豪的上半身外观上已与常人无异,但下肢走起路来仍很吃力。他的双腿粗细不同,左右腿长度相差8厘米,因此只能穿定制的“高跟鞋”保持平衡。走路时,他会不时把手插在荷包里,这不是为了耍帅,而是要用手扶着腿,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段继豪的个头停留在了14岁,比同龄人矮了许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努力学习,力争上游,并接触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2020年,段继豪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每天5点起床,6点晨读,这是段继豪一直坚持到大学的作息表。治疗花费了不少精力,他就抓紧时间学习,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专注与自信,是段继豪留给同班同学的印象,“课间他一瘸一拐地穿越人群,我从他的眼神里没有读到一点自卑与恐慌,在众人的目光中,他只专注走自己的路。”

  段继豪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群团活动,是班里的团支书。说起段继豪,同学们常说:“他一直是班里最勤奋、热心的同学。”

  2021年暑假,段继豪加入学校的公益组织“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狮子镇圆襟冲小学开展了为期32天的支教。盛夏酷暑,他晒得黝黑,满身的汗把衣服浸出一圈圈盐渍;砍柴、生火、炒菜,他六点起床承包团队的一日三餐;夜晚没有空调,他就在木板床上铺张凉席沉沉睡去。

  在这所鄂东山区的偏远小学里,段继豪除了教孩子们读书、唱歌,还像个“小太阳”,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心理辅导。

  “段老师,我长大也能上大学吗?”“我可以,你也一定可以。”在支教小学,段继豪用自己的故事,鼓励留守儿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只有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

  “我走得比别人慢,就多付出一些努力。”

  因为成绩优异,加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今年毕业季,许多大企业向段继豪发来工作邀约。但为了参与西部计划,段继豪都选择了放弃。

  在校园里,段继豪带记者去看了他曾和同学合伙经营的炒酸奶小店。酸奶全部来自老家河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三百多单。”

  回到吉他协会,段继豪抱着吉他弹唱了一曲。他在大一自学了吉他,大二成为学校吉他协会会长。在学校江南水乡的学生乐坊内,常常能看到段继豪抱着吉他,专注地给“萌新”会员当小老师。同学们练累了,他还会表演一段小魔术活跃气氛。

  “来!上车!”段继豪提议带记者开车在校园里逛逛。他考取残疾人C5驾驶证后,用自己创业的积蓄和妈妈的“赞助”,买了一辆小汽车。

  “我走得比别人慢,就多付出一些努力,同样也能到达目的地。”段继豪说,小时候,妈妈对他的期望就是能够养活自己,如今对他来说,自立已不是问题,“我还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通过西部计划,能够为更多大山里的孩子点亮希望。我想我准备好了。”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田佩雯,通讯员:程晓璐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在交流中触摸不同文化的脉动(奥运观澜)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防范错误政治观点和思潮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象大迁徙”现纽约曼哈顿街区

近年来,玉皇新村陆续建成千亩森林、千亩桃园、百亩花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一系列项目,形成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业态。每年桃花盛开时,该村日接待游客可达2000余人,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14卷“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在京首发

对此,李超指出,以工代赈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发放赈济款的一项政策。实施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增收、提高技能。从1984年以实物报酬形式,支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算起,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40年,期间实施了一大批农村道路、水利等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已经由一项专项扶贫政策转变为一项综合性帮扶政策,包含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仅2023、2024年就累计吸纳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超过500万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660多亿元。

“数字大脑”赋能法律监督 杭州行政检察为劳动者撑腰

青海风光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地之一。当前,青海正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互济互补、电网互联互通、产业负荷调节、绿色低碳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

理响中国・学习问答 | 第二集:为什么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是主动式的变革创新、辩证式的守正创新、开放式的融合创新,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